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专栏 > 加快建设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 > 资讯动态

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取得显著成效
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19:00     来源: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  

近年来,广西金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“4·27”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,按照自治区党委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、防控金融风险、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,以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主线,攻坚克难、积极作为,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中国—东盟金融城

一、金融业核心指标持续向好

一是银行存贷规模较快增长。2021年末,广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2%,增速全国第8、西部第2。2022年6月末,广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8%,高于全国同期1.03个百分点;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万亿元,同比增长7.46%。二是保险业异军突起。2021年广西原保险保费收入783.29亿元,同比增长6.67%,增速全国第7,西部第1。2022年1—6月,广西原保险保费收入513.98亿元,同比增长4.76%。三是资本市场蓬勃发展。2021年新增3家企业上市挂牌。今年以来新增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过会企业1家。目前广西共有境内外IPO在审企业8家,辅导备案企业8家,重点拟上市企业20家,后备精选培育企业100家,企业上市后劲越来越充足。2022年1—6月,我区企业直接融资发行规模890.52亿元,其中上市公司增发融资79.07亿元,为同期历史最好水平。到2022年6月末,我区私募基金管理基金规模达1003.58亿元,同比增长39.21%。四是跨境金融保持领先。2022年上半年,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187.35亿元,同比增长35%;累计总量已达1.5万亿元,在9个边境省(区)、12个西部省区中排第一。

二、金融改革推深向实

以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,210项改革任务得到具体推进,总体完成率达96%。统筹推进跨境金融、绿色金融、直接融资、保险创新、期现结合等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,形成案例成果180项,全国首创35项。一是推进跨境金融改革创新试点。中马钦州产业园区5项金融创新试点政策全部落地,业务金额145.8亿元,其中2项政策分别复制推广至广西自贸区全域和推广到东盟10国。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至全辖,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试点实现增量扩面。二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。支持桂林市申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,建设绿色金融重大项目库,开展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评价。2022年一季度末,广西绿色贷款余额达4143.1亿元,同比增长34.33%,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.65个百分点。三是推进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。充分发挥七大直接融资奖补作用,用好沪深京交易所广西基地,启动自治区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工作,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“专精特新板”并开展区块链建设试点,持续推进我区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四是推进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。实施矩阵式项目管理制度,支持南宁、北海、防城港、崇左创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,形成“一核多点”的保险创新格局,跨境保险、农业保险走在全国前列。五是争取开展期现结合试点。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《开展期现联动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》,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部署期货和现货联动发展的省份。获批设立广西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,推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在广西钦州设立锰硅期货交割库。探索开展生猪、糖料蔗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。

三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

一是降成本惠实体效果明显。近两年广西先后推出“桂惠贷”“桂惠保”“桂惠证”“桂惠担”“桂惠通”等地方政策性金融系列创新,投放优惠利率贷款4383亿元,通过“桂惠通”等广西金融综合信息平台直达实体企业15.6万户,直接降低融资成本86亿元。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振兴、民营经济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,完善金融服务政策体系,广西贷款利率从2021年1月起首次低于全国并始终保持。二是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逐渐形成。2022年上半年,成功举办全区政金企融资对接会、自治区政金企百色和北海专场推介会、“险资入桂共建金融开放门户”线上对接月活动、自治区重点拟上市企业路演活动。同时,围绕北部湾一体化、铝产业、物流产业、专精特新等领域筹备十余场“精品投融资对接”活动,进一步促进我区金融要素保障的精准性和可达性。三是融资结构较大优化。2019年—2021年,广西年度新增直接融资规模累计增长107%。近两年,广西债券融资增速居于全国前列。2021年直接融资占比达25%,比2017年提升16个百分点。广西险资运用余额由2019年末的530亿元增长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2476亿元,增长3.67倍。通过对直接融资等的政策支持,深化了金融服务体系,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。

四、金融集聚效应持续增强

一是中国—东盟金融城建设成效突出。作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核心区,南宁市五象新区从2019年开始着力打造中国—东盟金融城,目前入驻金融机构(企业)已达352家,是2018年末的16.8倍,两年来南宁在“中国金融中心指数”排名中提升7个名次。二是金融中后台建设形成一定基础。人民银行广西金融电子结算中心、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、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南宁分中心、交通银行南宁金融服务中心、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、阳光保险电话销售中心等逐渐在广西落地,产生很好的集成效果。三是面向东盟的金融基础设施在广西不断延伸。上海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、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、上海期货交易所、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—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等一批金融基础设施落户南宁,较大提升了南宁面向东盟的金融服务能力。四是金融开放合作不断升级。自治区与各金融机构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0余份,达成合作事项400余项,执行率97%。成功举办13届中国—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、6届中国—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,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。

五、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

一是“一主一副一批”金融空间布局基本形成。依托各地资源禀赋,赋予各市金融发展定位,重点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主中心、北钦防区域性国际航运金融副中心、一批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区,有效调动各地金融发展的积极性,推动全区形成梯度协调、竞合发展的金融空间布局。二是信用建设基础不断夯实。广西征信融资服务平台启动运行,通过整合全区企业政务和金融数据,服务融资超2000亿元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区全面升级,农户信用档案入库率达99%,信用户、村、乡镇创建面均超过60%,55%的县区启动系统升级。三是金融风险防范扎实有效。认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对金融风险防控的多项要求,建立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,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作用,加强部门协同配合,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取得积极成效。2022年6月末,广西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.25%,较年初下降0.05个百分点,低于全国0.52个百分点。广西高风险法人机构数量明显减少,全区金融风险总体可控,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

下一步,广西将持续强化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,着力打造中国—东盟跨境金融服务中心,争取设立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,积极推动期货现货联动发展,建设更加完善的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,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展现广西担当、广西作为。


中国共产党南宁市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
地址:南宁市嘉宾路1号  邮编:530021  网站标识码:4501000031  电子邮箱:nnjrb@163.com

公安机关备案的国际联网备案号:45010302000015  桂ICP备19000947号  电话:0771-5520038

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2209号